top of page

道卡斯TAOKAS家的故事

大甲江夏家聲-賢仁居

百年的生活記憶

此件位於大甲,舊稱「道卡斯TAOKAS」咸豐2年間(1852年)由先祖黃永春自南邑移遷至社尾一帶,並以「江夏」為堂號,為人樸實勤儉,以務農起家。

歲月如梭,人厝非,隨著人口逐漸外移,這座餵養好幾個世代並凝聚家族力量的家,也成了斷垣殘壁,外移的家人各自有所發展,成就與否皆有不同,歷代祖先自爺爺奶奶都是以務農養家為主,也培養著子女及後輩有鄉下樸實及務實的性格,保留建築家的文化記憶,起心動念希望重新活化老家,家的故事是曾經居住在這裡人的記憶,也是曾經在不同區域的老家長大的人們的回憶,如不去保留這樣建築及農村的樸實生活環境將逐一消失,大家都追求進步,去到最後又返璞歸真,保留曾經在鄉下居住過的記憶,保留著新一代對農村的體驗,因此保存這樣一棟近百年的建築物且重新活化有其必要性。

 

本建築物為塗墼厝(臺語:Thoo-kat-tshu),白字俗寫土埆厝、土角厝,又名草厝,為一種臺灣傳統房屋的建築方式,主要是以稻草攪泥、經過日曬竣所製成之土墼(或稱土埆、土角磚)堆疊成房屋牆壁,早期並以稻草、瓦片或芒草覆蓋以作為屋頂。有些土墼厝則會於房屋外層再塗上石灰及泥土修飾。土墼俗作土角,由於泥土比熱較大,吸、散熱皆慢,故以土磚建成之房屋冬暖夏涼。此外,土磚以泥土及稻草為原料,建材成本低廉,取得方便,也因此成為臺灣開發初期常見的建築型態。

拾起家的回憶

|整修過程|


本案為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歷史老屋建物整修案,於2023年07月04日獲得文化局核定補助比率44.3%,建物相關整修經費約203萬,並於2024年03月11日開工。




|整修重點|


①屋瓦復舊整新

②地坪整修工程

③屋脊補強修繕

④泥作工程

⑤廁所整修

⑥土磚修補

⑦門窗修繕工程

⑧水電工程配管安裝

bottom of page